哎呀,说到美国制宪会议,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当时奴隶制在北方虽然合法但没那么普遍,南方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直遍地都是。北方代表嚷嚷着要全国废除奴隶制,南方代表一听就急眼了——这哪行啊!更绝的是,南方代表还提出要把奴隶也算进人口基数里,这样就能在众议院拿到更多席位。北方代表当然不干啦,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罗杰·舍曼站出来提出了个折中方案——每个奴隶按五分之三个人头计算。啧啧,这个妥协方案虽然现在看起来挺荒唐的,但在当时可是解决了大问题呢!

独立战争时期根本没人敢动奴隶制这块烫手山芋。大家心里都门儿清:要是强行废除奴隶制,南方各州肯定立马翻脸不认联邦政府了。更关键的是,北方还需要南方一起对抗英国呢,所以这事儿就只能先拖着。你说讽刺不讽刺?领导独立战争的乔治·华盛顿自己就拥有三百多名奴隶,而写《独立宣言》的杰斐逊也在为平等自由呐喊的同时拥有奴隶。这简直就是大型双标现场啊!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大州和小州代表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达成协议:每州都选两名参议员。在奴隶制问题上,北方对南方作出了重大让步,默认奴隶制存在。在征税和分配众议员席位时,南方黑奴都按3/5的人口计算。会议最后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8年6月由9个州批准生效。根据宪法,美国建立了立法、行政...
制宪会议上,奴隶制问题根本绕不过去。经过各种妥协,黑奴在众议院中被计为五分之三个人,同时进口奴隶需要征税,还限制了废奴州对蓄奴州的干预。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三权分立、总统制、联邦制等原则。宪法的合法性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后才最终确定。
实际上北方对黑人也有各种隔离和歧视政策,他们反对蓄奴的原因根本不是出于人权或道德考量,而是纯粹的政治算计——国会议员席位的问题。制宪会议时,为解决南北双方对两院议员代表数量的争执,就规定统计人口时黑人奴隶按照3/5人头算,这样的计算方法为南方在国会议员席位上争得了优势。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同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体现了南北方的妥协;参议员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体现了大州和小州的妥协。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之间的权力制衡...
美国人民有着强烈的自由独立意识,这是他们反抗英国获得独立的重要动力。但独立后,这种意识反而成为各州团结的障碍。各州都希望在联邦中保持更多自治权,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权利,导致制宪会议上关于各州权利的讨论异常激烈。再加上当时美国各州发展极不平衡,矛盾就更突出了。

五分之三妥协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哇,这个问题问得好!简单来说呢,就是当时南方想要把奴隶完全算进人口基数里,这样就能在众议院拿到更多席位。北方当然不干啦,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每个奴隶按五分之三个人头计算。比如说一个州有100个奴隶,那就按60个人来算人口基数。这样南方能多拿点席位,北方也觉得比完全计算要好得多。这种计算方法现在看来简直离谱,但在当时可是解决了大难题呢!
为什么制宪会议不直接废除奴隶制? 哎哟喂,这可是个敏感话题!其实啊,当时要是强行废除奴隶制,南方各州肯定立马掀桌子不玩了。想想看,独立战争刚结束,联邦政府还弱得很,根本经不起分裂。再加上北方还需要南方一起对抗英国呢,所以只能先妥协。更讽刺的是,好多开国元勋自己就是奴隶主,这让他们怎么好意思提废除奴隶制嘛!
五分之三妥协导致了什么后果? 啧啧,这个妥协可是埋下了大雷啊!虽然暂时缓解了南北矛盾,但实际上让奴隶制在法律上被默认了。南方靠着这个条款在国会里拿到了更多席位,势力越来越大。等到19世纪中叶,南北矛盾彻底爆发,最终导致了惨烈的南北战争。所以说啊,妥协虽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让问题越积越深。
制宪会议还有哪些重要妥协? 哈哈,制宪会议简直就是个大型讨价还价现场!除了著名的五分之三妥协,还有大州和小州的妥协——参议院每州都两个席位,众议院按人口比例分配。还有中央和地方的妥协:联邦政府权力加强,但各州也保留一定自治权。这些妥协虽然让宪法得以通过,但也留下了不少隐患,给后来的美国政治埋下了不少地雷呢!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