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在观测遥远星系NGC 4845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超级黑洞,这家伙的质量竟然是太阳的数十万倍,简直吓死人!他们是怎么发现这个黑洞的呢?原来是通过观察星系中心那些恒星的运动情况——这些恒星受到黑洞强大引力的影响,绕着星系中心转得飞快。通过分析这些中心恒星的运动轨迹,科学家就能估算出黑洞的质量,这招真是太聪明了!
最大与最小恒星的惊人对比:哇塞,宇宙中的恒星大小差距真的超级大!目前发现的质量最小的恒星J0523,不仅质量最小,温度也是最低的。这家伙刚刚达到恒星的质量合格线,是一颗非常接近红矮星的恒星。而与目前已知的最大恒星相比,二者的质量直接相差了3271倍,这差距简直离谱!
星系数量测算的妙招:科学家们使用宇宙演化模型来推算星系的数量,这个模型考虑到了宇宙膨胀、星系形成合并过程,还有恒星形成率等各种因素。通过运行这些模型,科学家就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出宇宙中到底有多少个星系。不过要注意的是,宇宙中的星系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们通常聚集成星系群、星系团,甚至更大的超星系团结构。
恒星与行星的关键区别:这里有个超有趣的现象——行星越大,离主恒星越近,它对主恒星的引力影响就越大,会导致恒星产生明显的摆动。因此天文学家特别喜欢用多普勒方法来寻找那些离主恒星特别近的巨大行星,这类行星还有个可爱的外号叫"热木星"哦!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其实不是科学家不想直接拍,而是因为系外行星距离我们太太太远了,而且它们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恒星的微光。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下,行星的亮度比恒星弱成千上万倍,就像是要在探照灯旁边找一只萤火虫,难度超级大!所以天文学家才会想出各种间接的方法,比如观察恒星摆动或者亮度变化来间接寻找系外行星。
哇,这个发现当时可是轰动一时呢!开普勒-452b被叫做"另一个地球",主要是因为它的大小和地球超级接近,而且位于宜居带内,这意味着它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更重要的是,它围绕的恒星也和我们的太阳很像,年龄甚至还比太阳老一些。把这些条件综合起来看,开普勒-452b确实配得上"地球2.0"这个称号呢!
目前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哦!根据现有的观测数据,人类发现过最多恒星的系统是七合星系统,而且这样的系统在整个宇宙中也只发现了两个,真的是超级罕见!大部分恒星系统都是双星或者三星系统,双星系统占了31.5%,三合星系统占6.3%。所以十恒星系统目前还只存在于理论中呢!
这个问题超级有趣!有些恒星并不是真的消失,而是进入了演化的特殊阶段。比如衰老的红巨星在抛却外层物质、变成白矮星的过程中,可能会"消失"一段时间。不过这个过程要持续数十万年之久,还会产生独特的星云。科学家为了寻找这些突然消失的恒星,会对比70年前的数据与现在的观测结果,看看宇宙在这些年间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工作简直就像是在做宇宙侦探呢!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