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什么意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简直绝了!它用夸张手法形容蜀道艰险程度——攀登蜀道比登天还难,让人忍不住向西望着蜀地长声叹息。这句诗出自李白的《蜀道难》,诗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更是把那种望而生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要知道在古代,蜀地四面环山,通往外界的道路那叫一个崎岖险峻,尤其是通往长安的秦岭天堑,啧啧,光是想象就让人头皮发麻!

蜀道难全诗出处与内容解析
-
双重出处渊源
这句诗最早其实出现在宋代林正大的《括江神子》中,但真正让它火遍大江南北的还得是李白的《蜀道难》。李白这首诗把蜀道的险峻写得活灵活现,堪称描写蜀道的巅峰之作。 -
全诗精彩节选
开头就用感叹词“噫吁嚱”先声夺人:“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追溯蜀地历史,说蚕丛和鱼凫开国时,秦蜀之间四万八千年都不通人烟。最绝的是描写蜀道开辟的场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才出现天梯石栈相连的奇观,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猴都发愁攀援,画面感直接拉满! -
地理背景揭秘
蜀道难不仅仅是个比喻,而是真实的地理写照。四川盆地被高山团团包围,古人要想出入蜀地,必须凿通秦岭天堑。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工程难度简直了,怪不得李白要说“难于上青天”呢!

相关问题解答
-
为什么说蜀道比登天还难?
哎呦喂,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古人说的“登天”是个超级夸张的比喻,但用在蜀道上一点都不违和。你想啊,蜀道要翻越海拔几千米的秦岭,悬崖峭壁上开凿栈道,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深渊。更别说还有泥石流、暴雨等自然灾害,危险系数爆表!相比之下,登天虽然不可能,但蜀道的难度确实让人望而生畏,所以才用这么生动的对比~ -
李白如何用诗歌表现蜀道险峻?
李白这家伙简直是个语言魔术师!他先用“噫吁嚱”三个感叹词开场,直接把震惊值拉满。接着用黄鹤飞不过、猿猴发愁攀援的对比,让险峻变得可视化。最厉害的是重复使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主旋律,像洗脑神曲一样强化印象。这种多层渲染手法,让读者隔着千年都能感受到蜀道的压迫感! -
蜀道难诗中隐藏哪些历史信息?
哇塞,这首诗简直就是历史密码本!“蚕丛及鱼凫”暗含古蜀国传说,“地崩山摧壮士死”可能指五丁开山的典故。诗中还透露出当时蜀地与中原隔绝的现状,以及古人开凿栈道的血泪史。这些细节就像时光胶囊,让我们窥见唐代人对蜀地开发的集体记忆! -
现在还能看到诗中的蜀道遗迹吗?
当然能!现在的剑门关、明月峡栈道都是活生生的蜀道遗迹。虽然有了高速公路和隧道,但走在那些千年古道上,摸着石壁上的凿痕,依然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震撼。强烈推荐大家去实地感受,比读诗刺激多了!不过要注意安全,有些地段确实还保留着“难于上青天”的原始风貌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