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旨真实模样 奉天承运从何而来

98 次阅读

古代圣旨开头演变历程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用的是"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代的圣旨由门下省审核颁布,所以开头都是"门下"两个字。虽然朝代不同开头各异,但都受中国文化"天人感应"影响,写圣旨时都要表达这是上天的意思。

  2. 那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谁发明的呢?其实这个人就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我们都了解朱元璋是...为了强调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自封为"奉天法祖""奉天承运皇帝",因此圣旨开头变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清代沿袭了明代的制度,为了阐述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也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圣旨开头。此外,清代圣旨通常使用三种语言书写,这是历代圣旨中较为明显的特点。

  3. 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钦此是皇家专用的结束语,表示诏书至此结束。实际上,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这样的套话,这些说法主要出现在古代戏文中,现在电视剧中也常常使用。

中国古代历代的真实“圣旨”是什么样子的?...

圣旨的材质样式与内容规定

  1.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2. 圣旨是皇帝下达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用于册封亲王、世子,郡王福晋和公主,以及贝子等人。对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色彩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底纹图案包括仙鹤、狮子、卷云等,显示出华丽且庄重的特质。

  3. 圣旨采用江宁织造的提花锦缎,质地考究,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圣旨上的汉文书法大多是端庄的小楷,这些字体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

  4. 其实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的这些套话,这主要是古代戏文中是这么唱的,现在的电视也这么演,大家就认为是这样的。一般古代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开头为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

  5. 并钤盖"制诰之宝"或"敕命之宝"。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时代,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制诰之宝"玉玺则换成了"司法部印"。

中国古代历代的真实“圣旨”是什么样子的?...

相关问题解答

  1. 古代圣旨真的都是黄色的吗?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啊,古代圣旨并不都是黄色的,这可是个大误区呢!圣旨的颜色和材质是根据官员品级来区分的,超级讲究的哦。比如对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那可是色彩丰富得很,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底纹图案包括仙鹤、狮子、卷云等,看起来华丽又庄重。只有特定等级的圣旨才会用黄色,其他都是根据场合和对象来定的啦!

  1. 奉天承运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哇塞,这个可有意思了!其实"奉天承运"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专利"哦!老朱为了强调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自封为"奉天法祖""奉天承运皇帝",从此圣旨开头就变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清代沿袭了这个制度,也用了同样的开头。不过在明代之前,各朝代的圣旨开头可是五花八门的,比如唐代用"门下",魏晋南北朝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呢!

  1. 圣旨上的字都是皇帝亲手写的吗?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趣的!其实啊,并不是所有圣旨都是皇帝亲手写的哦。古代圣旨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昭曰",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另一种是"制曰",这才是由皇帝亲手写的。而且圣旨上的汉文书法大多是端庄的小楷,这些字体气度雍容,圆润飘逸,都是专门的书吏精心书写的。皇帝那么忙,哪有时间每道圣旨都亲自写呀,你说是不是?

  1. 圣旨怎么防伪呢?

哦呦,这个问题问得专业!古代圣旨的防伪措施可是相当讲究的。首先圣旨的材料都是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最厉害的防伪标志是圣旨两端翻飞的银色巨龙,这个制作工艺特别复杂,一般人根本模仿不来。而且还要钤盖"制诰之宝"或"敕命之宝"的玉玺,这些印章都是皇家专属的,伪造圣旨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发布评论

司马元霜 2025-10-26
我发布了文章《古代圣旨真实模样 奉天承运从何而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在热门话题中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用户22570 1小时前
关于《古代圣旨真实模样 奉天承运从何而来》这篇文章,司马元霜的写作风格很清晰,特别是揭秘古代圣旨的真实样貌,从材质、格式到历这部分,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用户22571 1天前
在热门话题看到这篇2025-10-26发布的文章,卡片式布局很美观,内容组织得井井有条,特别是作者司马元霜的排版,阅读体验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