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圣库宝藏去向 曾国荃攻陷天京见闻
太平天国圣库藏着什么宝贝 曾国荃攻城目睹惊人景象
在当时,太平天国实行了共享制度,建立了圣库,也就是国库。洪秀全他们给手下的人灌输的思想就是人无私财,一切归公。在进行分配,即便是获得战利品,也要上交,然后再由洪秀全等人进行分配。就连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当地的百姓也要按照这个制度将财产进行上交。所以,在圣库中,有很多金银财宝。可是,当湘军攻入天京时,圣库中的财宝已经所剩无几,这让曾国荃大为震惊。
在这之后的数年时间,太平天国通过“人无私财”,全部财产“共有”等制度,将所辖地区百姓的财产悉数缴纳进了天国圣库,同时,他们还通过抢劫各地的钱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差不多聚揽了1800万两之巨的钱财。不过1864年7月,曾国藩率领湘军攻破天京后,他们并没有在天国圣库中找到外界盛传的这笔巨额财富。

湘军士兵抢发财宝真相 太平天国靠什么支撑14年
-
湘军攻打天京太平军,不少士兵发了横财是真的。面对这种情况,曾国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他看来,军队哗变比军纪败坏更可怕。于是士兵的作风越来越像土匪,他们之所以在喝着稀饭的情况下能坚持下来,全靠着一个信念:太平天国经营多年,城中金银财宝无数,一旦攻克,每个人都能发财。城破之后,湘军里的每个人都抢的盆满钵满。太平天国侥幸生还的人,亲眼目睹了这场疯狂的掠夺。
-
太平天国不收税不纳粮,凭什么支撑了14年?靠的是每个人无私奉献的“圣库”规章制度。战斗就需要富有,尤其是刚开始发家时,就需要众多冠名赞助。洪秀全造就的拜上帝教,所提倡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富有同使“,快速吸引住了众多贫苦人民的参加,陆续爱心捐助,抛家舍业参与太平天国谋反。由于大多数全是穷光蛋,因此造反时遭受的也多是些贫苦百姓的支持。
-
建立在人无私财的原则基础上的圣库供给制度,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贫民群众踊跃参加起义。其次,圣库制度保障了太平军的供给。战士们的家属在天京,有圣库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无后顾之忧,能专志于“杀妖取城”而开创太平天国的大业。
-
太平天国对普通老百姓并不完全友善。在军事行动中,往往伴随着对老百姓的烧杀抢掠。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老百姓的财产,还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例如,在占领某些地区时,太平天国军队可能会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导致当地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宗教思想的强制灌输也让很多百姓感到压迫。
-
太平天国之乱持续数年,为何没有拖垮清朝财政?加之当时咸丰帝对地方财权的放松使得,地方军队组建者为了筹资而增收了厘金。厘金的征收,大大的满足了清政府军队对于金银的需要。可以说,厘金供给了当时的军队财政需要。太平天国之乱持续数年,清朝财政没有被拖垮,可以说是当时的世事时事决定的,厘金的出现是其中的关键。

相关问题解答
- 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到底有多厉害?
哇塞,这个圣库制度可是太平天国的大杀器啊!简单说就是把所有人的钱财都收归公有,然后再统一分配。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制度确实牛掰,吸引了大批穷苦百姓加入,因为大家觉得这样能实现"有饭同食,有衣同穿"。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上层领导开始中饱私囊,底层百姓反而过得越来越苦。啧啧,所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 湘军攻破天京后真的抢到很多财宝吗?
哈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湘军士兵可是发大财了哦!他们攻城的时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天天喝稀饭,就盼着攻进城能捞一笔。结果城一破,个个都像饿狼扑食一样,把能抢的都抢光了。曾国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要是制止抢劫,说不定士兵们就要造反了。所以说啊,这些当兵的可是赚翻了!
- 太平天国对老百姓到底好不好?
哎呦喂,这事儿得分情况看。刚开始的时候,太平天国确实提出了一些惠民政策,吸引了很多老百姓支持。但是后来打仗的时候,军队经常烧杀抢掠,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再加上强制灌输宗教思想,很多人觉得压力山大。所以说啊,太平天国对老百姓的态度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 清朝为什么没被太平天国拖垮财政?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清朝能撑下来全靠厘金制度这个救命稻草。当时咸丰皇帝放了权,让地方自己筹钱养兵,各地就开始收厘金税。这税收到手软,足够养军队打仗了。所以说啊,清朝这也是因祸得福,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要不然早就玩完了!
添加评论